早高峰的公交车上,一位老人握紧扶手,身旁是低头刷手机的年轻人。两人互不相识,却因一张老年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质问:为什么老年人不能避开高峰期?仿佛城市交通的拥堵,是一群白发乘客造成的。
成都官方近日明确回应:暂不取消老年卡在高峰期的免费使用权。理由很清晰——老年人出行是权利,不是负担。65岁以上群体看病、接送孙辈、参与社区活动,早高峰出行需求真实存在。而随着地铁成网、快速公交开通,全市公交高峰期满载率仍符合国家标准,系统并未崩溃。
把交通压力归咎于老年人,是一种危险的归因错位。数据显示,成都双流区老年卡办理量已超13万张,全市总量可观,但公交运力的紧张从来不是由某个群体“挤”出来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用科学调度和制度创新去匹配一座超大城市的人口结构变化。将结构性难题简化为“老人该不该让座”,实则是把公共资源不足的代价,转嫁给最无力还击的群体。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讨论正在制造隐性的年龄对立。当网络舆论把“让出座位”包装成道德义务,实质是在构建一种新的歧视逻辑:年轻人的时间更“值钱”,老年人的出行则可被牺牲。可城市的意义,不正在于包容不同节奏的生命吗?上海曾取消免费乘车,改为发放每月最高600元的老年综合津贴;广州推行积分制,非高峰出行消耗更少积分;海城实行高峰时段收费、非高峰全免——这些城市没有禁止老人乘车,而是用激励机制引导错峰,既保权利,也提效率。
解决拥堵,从来不该靠“谁退出”。真正有效的路径,是推动弹性工作制、优化公交调度、发展社区微循环巴士。成都目前坚持全天免费政策,是对老年权益的尊重,但也需加快探索类似“定额免费+错峰奖励”的升级模式。公共政策的目标,不是划分敌我,而是创造共存的可能。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看它如何对待高峰时段的通勤者,而看它是否容得下慢行的身影。
盛达优配-股票怎么配资-配资之家门户网-辽宁配资平台叫什么名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